基于 3D 打印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模拟器:研发与验证


本研究推出了一种新型培训工具,旨在改进与 TPVR 相关的教学和培训方法。患者特异性模型可有效用于术前后期规划,经过培训的医生在培训后的表现不仅有所提升,且显著优于未接受培训的医生,同时有助于减少辐射暴露和手术风险。 将三维(3D)打印模型应用于医学培训,能显著增强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相关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理解。此外,还能提高他们在手术操作方面的技能,提升整体培训效果,缩短学习曲线,并丰富实践经验。虽然当前的模拟器可能无法提供完全真实的模拟体验,但其可靠的模拟质量表明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

法洛四联症患者接受瓣环补片治疗后,常出现严重的肺动脉反流(PR),这会导致自体右心室流出道(nRVOT)扩大,且其形态特征多样,极大增加了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的难度。为帮助医生提高 TPVR 手术技能,本研究利用 3D 打印技术研发了 TPVR 模拟器,并通过体外模拟手术过程对其进行验证。
 

一、材料与方法

 

3D 打印右心室流出道模型流程及 TPVR 模拟器的构建

 

研究将 PR 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据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格式导入 Materialise Mimics 21.0 软件(比利时鲁汶)。借助该软件的阈值分割功能,在收缩期末生成右心室流出道的三维重建。之后,在 Materialise 3-Matic 13.0 软件(比利时鲁汶)中对生成的 3D 模型进一步处理,包括提取、裁剪、平滑和修复,以一对一的方式准确还原解剖结构,同时处理 3D 重建的标准三角形语言文件。
 
模型处理完成后,导出至 Stratasys Polyjet 850 多材料全彩色 3D 打印机进行打印。特定的右心室 - 肺动脉(RV-PA)模型制作时,右心室和肺动脉组织采用类橡胶柔性树脂材料(拉伸强度:1.95 MPa,断裂伸长率:190%,压缩强度:0.300 MPa,肖氏硬度:24 肖氏 A,Stratasys,以色列),钙化组织则使用刚性树脂材料(拉伸强度:31.7 MPa,断裂伸长率:25%,弯曲强度:41.4 MPa,屈服压缩应力:37.6 MPa,肖氏硬度:82 肖氏 D,Stratasys,以色列)。
 
TPVR 模拟器的构建过程如下:首先将患者的 CT 数据分为下腔静脉、右心房和右心室三部分,测量其内径和相应曲率。专业工程师利用这些测量数据制作 3D 重建模型的各个组件,并精心设计 grommets 以确保各部分紧密配合。该模拟器主要由操作部分和驱动部分组成,操作部分包括经股静脉和 3D 打印的 RV-PA 模型;驱动部分包含循环泵、完全集成的连接回路和控制机构。通过创建模拟压力 - 脉动血流的脉动模拟,3D 打印的 RV-PA 模型连同周围组织能够模拟真实病理生理条件下的运动。
 
TPVR 模拟器的构建及台架试验模拟训练。(a-c)3D 打印 RV-PA 模型的主要过程;(d-f)脉动模拟器的主要过程;(g-i)学员使用脉动模拟器模拟 TPVR。TPVR,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3D,三维;RV-PA,右心室 - 肺动脉。
 

3D 打印指导

 

对于年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专业发展,模拟培训意义重大。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工程和数字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 3D 打印的 TPVR 培训系统提供了更多模拟培训选择。学员可通过特定的 3D 打印模型,练习术前主要步骤,如跨瓣、换线、支架定位等,以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度,改善学习曲线。同时,该模型还能帮助医生通过模拟放置选择瓣膜,评估冠状动脉受压、瓣膜迁移和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3D 打印组与非 3D 打印组对比

 

研究流程为:将 10 例确诊为严重 PR 的患者系统分为 3D 打印模拟组和非 3D 打印模拟组,每组 5 名患者。同时选取 10 名专家,平均分为两组。3D 打印模拟组的 5 名手术医生在 TPVR 术前通过台架试验练习手术步骤,非 3D 打印模拟组的手术医生在 TPVR 术前进行标准的术前评估。
 
本研究中,每位专家完成 1 例手术,记录并统计分析跨瓣时间、透视时间、总时间以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经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KY20192138-C1),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进行,该伦理登记已进入 ClinicalTrials.gov 协议注册系统(NCT02917980;2016 年 9 月 27 日),所有活动均在结构性心脏病背景下进行,尤其侧重于瓣膜性心脏病。
 
本研究的流程示意图。(a)利用 3D 打印模拟的组中的 5 名手术医生在 TPVR 前依次进行两个模拟步骤。相比之下,非 3D 打印模拟组的 5 名手术医生在 TPVR 手术前进行标准的二维影像评估。(b)专家组(n = 6)和年轻手术医生组(n = 6)均使用脉动模拟器成功进行了三轮模拟。
 

模拟器中专家与年轻外科医生对比

 

另外选取 6 名专家和 6 名初级手术医生,分为专家组和年轻手术医生组,每组各 6 人。每位参与者都进行三次模拟 session,期间精确记录跨瓣时间和模拟总时长,随后对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模拟 session 的结果进行成对比较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所有统计评估均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美国芝加哥,IL)26.0 版本进行。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或四分位数范围内的中位数表示。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t 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双侧 p 值小于 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3D 打印组与非 3D 打印组对比

 

本研究从西京医院选取的 10 例诊断为肺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中,包括 4 名男性和 6 名女性,平均年龄 30.50 岁(范围:21.25–43.50 岁)。
 
3D 打印模拟队列中,专家平均年龄为 42.00 岁(范围:38.50–44.50 岁),介入专业经验平均年限为 9.00 年(范围:7.50–10.50 年);非 3D 打印模拟队列中,专家平均年龄为 42.00 岁(范围:38.50–44.00 岁),介入经验为 8.00 年(范围:7.50–10.50 年)。
 
10 名专家均成功完成 1 例手术,非 3D 打印模拟队列中,5 名外科医生的平均跨瓣时间为 6.72 分钟(范围:6.12–7.70 分钟),透视时间平均为 19.00 分钟(范围:17.50–21.50 分钟),总手术时间为 67.00 分钟(范围:62.00–69.50 分钟);3D 打印模拟方法的 5 名外科医生的跨瓣时间缩短至 5.22 分钟(范围:4.85–5.87 分钟),透视时间为 15.00 分钟(范围:13.50–16.50 分钟),总时间为 57.00 分钟(范围:54.00–62.50 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3D 打印模拟组未报告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受压或瓣膜栓塞等严重事件;非 3D 打印模拟队列中,有 2 名患者术后出现咯血。
 
TPVR 的结果。(a)对使用 3D 打印模拟的组和使用非 3D 打印模拟的组的跨瓣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16)。(b)对 3D 打印模拟队列和非 3D 打印模拟队列的跨瓣持续时间进行额外比较,发现透视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012)。(c)此外,对 3D 打印模拟组和非 3D 打印模拟组的总手术时间进行比较,显示出高度显著的差异(p = 0.036)。p 值来自非参数检验。
 

模拟器中专家与年轻外科医生对比

 

专家组中,专家平均年龄为 42.00 岁(范围:40.50–45.50 岁),平均专业经验为 12.50 年(范围:11.75–17.50 年),其中介入手术经验为 10.00 年(范围:8.50–11.25 年);年轻手术医生队列中,平均年龄为 30.50 岁(范围:29.75–31.50 岁),平均工作经验为 3.00 年(范围:2.00–4.00 年),介入经验为 1.50 年(范围:1.00–2.00 年)。
 
6 名专家和 6 名年轻手术专家成功完成了三次模拟。专家组中,第一次模拟的跨瓣时间为 10.19 分钟(范围:9.12–11.39 分钟),接下来的两次模拟分别减少到 8.87 分钟(范围:7.34–9.44 分钟)和 6.95 分钟(范围:6.69–8.28 分钟);三次模拟的总时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 27.79 分钟(范围:26.53–27.96 分钟)、25.95 分钟(范围:25.31–26.64 分钟)和 25.44 分钟(范围:24.08–25.75 分钟)。
 
年轻手术医生组中,三次模拟的跨瓣时间分别为 13.33 分钟(范围:11.53–15.05 分钟)、11.91 分钟(范围:10.08–12.76 分钟)和 9.99 分钟(范围:8.65–10.54 分钟);总时间分别为 33.09 分钟(范围:30.55–33.45 分钟)、31.13 分钟(范围:29.66–32.10 分钟)和 30.64 分钟(范围:29.19–31.45 分钟)。随着模拟培训次数的增加,两组的跨瓣时间和总时间均显著减少,且与学员的经验水平无关。
 
TPVR 模拟的结果。(a)对专家队列中三次模拟的跨瓣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b)对专家队列中三次模拟的总持续时间进行比较评估。(c)对年轻外科医生队列中三次模拟的跨瓣持续时间进行比较评估。(d)对年轻外科医生队列中三次模拟的总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确定统计学显著性,并报告相应的 p 值。
 

三、讨论

 

TPVR 已被证明是治疗 PR 的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对于法洛四联症(TOF)治疗后出现严重 PR 的患者,TPVR 可以减少其一生中需要进行的体外循环手术次数,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并有望延长寿命。然而,早期 TOF 治疗后 nRVOT 的形态和尺寸存在变异性,仍带来挑战。
 
研究结果表明,三维(3D)打印体外模拟平台可作为 TPVR 有价值的实践培训资源。3D 打印技术在模拟中的应用已广泛用于 TPVR 的围手术期评估,为手术方法的完善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本研究中使用的患者特异性 RV-PA 模型,在临床实践中也可被外科医生用于术前治疗阶段,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有望减少术中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手术效果。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样本量较小以及缺乏临床验证分析。尽管结果显示了 TPVR 模拟器在培训中的有效性,但样本量小可能导致结果的统计效力下降,影响其普遍适用性和推广价值。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量并进行临床验证,以进一步证实模拟器在手术培训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在当前情况下,3D 打印所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在弹性和韧性之间仍难以达到理想平衡。这一局限性阻碍了模拟过程中对某些并发症预测的准确性。尽管如此,随着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材料研究无疑也将成为重点领域。另外,TPVR 模拟器虽采用循环泵模拟患者的心脏血流状态,但目前的循环泵无法满足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估的要求,模拟器仍需进一步调整以满足更高的临床需求。
 
近年来,3D 生物打印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不断推进,预计心血管三维(3D)打印在模拟培训和教育方面将取得显著进展。尽管目前的能力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差距,但持续的进步有望在这一领域产生新的突破。
 

关键词:

3D打印,TAVR,法洛四联症,心血管,医学模拟,仿真血管模型

其他新闻


全球内窥镜设备市场高增下,德为医疗内镜模型助力器械研发测试

在全球内窥镜设备市场持续增长、技术不断革新的趋势下,微创介入器械企业对高质量研发测试的需求愈发迫切。德为医疗的内镜模型凭借高仿真度、解剖正确性、多功能及丰富的核心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器械企业解决研发测试中的关键问题,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内窥镜设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实时闭环电生理心脏模型的起搏器测试范式革新:从单向验证到动态交互的系统性突破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患者特异性心脏模型,实现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测试。医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起搏参数对特定患者的效果,从而找到最优设置。 “这种技术提供了传统检查无法获得的‘术后信息’,通过虚拟再现CRT对心脏电-机械耦合的影响,准确预测真实世界的治疗响应。” 尤其对于非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传统预测方法准确性更为有限。 而基于患者特异性心脏模型的虚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成功提升了预测准确率,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潜力。


UDI 全覆盖倒计时:医疗器械监管的数字化革命与民生保障​

2025年9月25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两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公告征求意见稿,分别为《关于特定情形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做好后续品种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此举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条例和意见,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


在线留言

*请保持您的电话畅通,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提交留言

在线留言

*请保持您的电话畅通,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