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介入泌尿系统模型—仿真硅胶介入模型支持定制
发布时间:
2025-06-25 08:52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早在1901年就在埃及古墓尸骸的骨盆中发现结石,其发病率占泌尿系统疾病的6%~10%,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均有增加趋势,给全球健康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术式历史
肾结石(calculusof kidney)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是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孟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正常人尿液中的一些溶解物质,因各种原因造成沉淀,潴留于肾内,并持续生长,便可形成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是泌尿系形成结石的主要部位,其他任何部位的结石都可以原发于肾脏,输尿管结石通常便起源于肾脏,随后随尿液流动进入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梗阻、疼痛、血尿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肾结石比其他任何部位结石更易直接损伤肾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与碎石术 (SWL) 相比,输尿管镜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在 SWL 前插入支架 (> 1.5 cm) 或对于 SWL 来说太大 (> 2 cm) 的结石 。如果结石的视野有利,输尿管镜还可选择性地用于肾盂结石。
输尿管镜手术的基础是进镜成功,对进镜困难的病例而言,进镜技巧又是提高进镜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业内共识,≤8F的输尿管镜被认为是安全的,并且管腔更窄的范围的不断改进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内窥镜治疗, 同时导丝需满足尖端灵活、摩擦力低和有刚性轴。导丝往往涂有聚四氟乙烯 (PTFE)或亲水聚合物,在插入前必须保持湿润,因为这有助于放置并有助于保护内窥镜的工作通道,因而对器械的结构和术式操作要求极高。
产品结构
模型可观测腔内炎症、结石等病变,还可放置结石进行碎石操作
内镜介入泌尿系统模型可适用膀胱镜和输尿管镜,膀胱镜由镜鞘、闭孔器、观察镜及操作部件等组成,镜体较为纤细、可弯曲或部分为硬性结构,能适应膀胱内不同角度的观察需求;输尿管镜分为硬性输尿管镜和软性输尿管镜。硬性输尿管镜便于操作进入输尿管,能清晰观察输尿管腔内情况;软性输尿管镜则更灵活、可弯曲,能够到达输尿管上段甚至肾盂等部位,对弯曲的尿路结构探查更有优势。
泌尿镜模型整体尺寸完全符合真实人体解剖学,尿道长度调试至器械在膀胱内部进入输尿管时有可调整的空间,同时入路口移至箱体外部,并加入了滑槽结构设计;输尿管与膀胱的连接处倒角角度增大,使器械更容易进入输尿管,更利于客户的使用;输尿管采用快插接头,使其拆卸更容易,而且不影响通过性;肾盂末端增加了向外通路,客户可通过通路放入仿真结石至肾盂内部,同时在注水时可用于排气使液体充满整个肾盂;外观方面做了仿真人体壳的设计,使其更加美观,且优化了解剖结构,使解剖结构更加符合正常男性的尺寸,并添加了仿真生殖器,使模型更加真实。
产品功能
介入器械在泌尿镜模型内操作演示
器械在模型内顺畅穿行 几乎无阻力
内镜介入泌尿系统模型可进行膀胱镜术、输尿管镜术、经皮肾镜术、经尿道手术等术式模拟操作,通过使用本产品,可以了解泌尿系统解剖结构,辨认解剖学标志;观察膀胱内部黏膜形态、有无炎症、肿瘤、结石等病变。可对膀胱内的一些小病变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还能进行膀胱内的简单治疗,比如取出较小的异物、对浅表性膀胱肿瘤进行电切等;诊断和治疗输尿管疾病,像输尿管结石,可通过输尿管镜采用激光碎石等方式将结石击碎取出;对于输尿管内的占位性病变,可进行活检明确性质,部分早期病变也能借助输尿管镜进行切除等操作。
操作方法
这套模型使用方法和支气管镜模型类似,都是在进镜测试使用之前需要将雾化硅油喷洒模型内腔表面,目的增加内窥镜在管腔中顺滑无阻。
泌尿斑马导丝这类器械使用的模型是透明硅胶的(器官结构与这套模型一致),透明硅胶的目的是为了更直管的看清楚导丝器械在模型中穿行的动态。
产品配置表
关键词:
泌尿,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膀胱镜术,输尿管镜术,经皮肾镜术,经尿道手术,硅胶血管模型,3d打印,医疗模拟,器械研发,微创介入测试,医疗器械测试
其他新闻
在全球内窥镜设备市场持续增长、技术不断革新的趋势下,微创介入器械企业对高质量研发测试的需求愈发迫切。德为医疗的内镜模型凭借高仿真度、解剖正确性、多功能及丰富的核心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器械企业解决研发测试中的关键问题,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内窥镜设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实时闭环电生理心脏模型的起搏器测试范式革新:从单向验证到动态交互的系统性突破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患者特异性心脏模型,实现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测试。医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起搏参数对特定患者的效果,从而找到最优设置。 “这种技术提供了传统检查无法获得的‘术后信息’,通过虚拟再现CRT对心脏电-机械耦合的影响,准确预测真实世界的治疗响应。” 尤其对于非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传统预测方法准确性更为有限。 而基于患者特异性心脏模型的虚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成功提升了预测准确率,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潜力。
2025年9月25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两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公告征求意见稿,分别为《关于特定情形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做好后续品种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此举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条例和意见,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
在线留言
*请保持您的电话畅通,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