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仿体新突破,测试模型病变定制弹性模量
发布时间:
2025-06-26 11:12
在医疗科技领域,每一次微米级的误差都可能决定生命的走向。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病变,它始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管腔内的炎症、内膜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在动脉壁的特定部位形成斑块。这些斑块经过数十年的缓慢发展,可能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其中,斑块的形成是多个生理过程作用的结果,包括脂蛋白沉积、炎症细胞募集、泡沫细胞形成、凋亡和坏死、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钙化、血管生成、动脉重塑、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等。这些过程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每个过程在单个斑块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一,导致斑块不可预测的发展和斑块形态异质性。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技术及研发背景
根据专家共识,难以扩张的钙化病变存在以下特点:
IVUS:钙化角度大于270°或显著钙化结节;
OCT检查:最大钙化角度>180°、病变长度>5mm、最大钙化厚度>0.5mm。
从人颈动脉分叉斑块中解剖出的钙化组织测试发现,部分钙化纤维组织的杨氏模量(E)平均值为 2.1 ± 5.4 MPa,最大刚度达到43 MPa。
▲临床影像学上的大钙化几何分类(A)斑点/斑点:斑点状钙化斑点(∼50 μm),(B)片状碎片:线性或宽的钙单灶(直径>2 mm)和(C)弥漫性:连续钙化的片段(≥5 mm)。
因此颈动脉斑块仿生模型的开发堪称“地狱级难度”:需精准复刻人体血管的弹性、斑块成分的力学特性,以及血流冲击下的动态响应。传统材料和工艺制作的模型误差率高,无法满足器械验证需求。
德为医疗颈动脉斑块模型
面对这一行业难题,德为医疗的工程师团队深度协作,对200+例真实斑块样本进行微结构解析,采用仿生材料及3D打印技术、经过多次迭代,最终首创“三层异质材料复合工艺”,实现斑块钙化区、脂质核心及纤维帽的力学特性误差率大幅降低,减小了模型与真实组织力学偏差,可适配不同斑块类型(钙化、脂质、血栓等);研发可替换斑块组件,单模型即可呈现12种病变形态,帮助提升测试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了体外实验结果与临床数据相关性,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当宣武医院与美敦力联合开发的颈动脉斑块治疗器械面临临床验证难题时,德为医疗作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以提供“微创介入模拟测试方案”的极致追求,交出了一份突破行业的答卷——国内首款高精度颈动脉斑块仿生模型,不仅成为产品推广的核心载体,更重新定义了体外实验的可靠性标准。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微创介入,硅胶血管模型,3d打印,血栓
其他新闻
本研究推出了一种新型培训工具,旨在改进与 TPVR 相关的教学和培训方法。患者特异性模型可有效用于术前后期规划,经过培训的医生在培训后的表现不仅有所提升,且显著优于未接受培训的医生,同时有助于减少辐射暴露和手术风险。 将三维(3D)打印模型应用于医学培训,能显著增强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相关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理解。此外,还能提高他们在手术操作方面的技能,提升整体培训效果,缩短学习曲线,并丰富实践经验。虽然当前的模拟器可能无法提供完全真实的模拟体验,但其可靠的模拟质量表明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
在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复杂战场,心律失常如同隐匿的 “暗礁”,稍不留意便可能引发致命风险。临床对能精准复刻心脏电生理场景、还原真实诊疗挑战的工具需求迫切,德为医疗深耕医疗创新,研发出心脏电生理模型,以 “逼真模拟、深度定制、全维赋能” 为钥,破解行业难题,解锁心血管诊疗培训与科研的全新可能。
财政部: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应排除欧盟企业(含政策问答解读)
2025 年 7 月 6 日,我国财政部发布重磅通知,宣布对医疗器械进口实施限制政策,规定采购人在采购预算金额 4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若确需采购进口产品,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同时,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 50%。 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医疗器械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7 月 10 日,财政部进一步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政策问答,对政策执行中的关键疑问作出明确解读,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
【产品合集】03仿真模型-左心耳封堵心脏模型丨精准释放直观评估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球患者超 4000 万。房颤时,左心耳内血流瘀滞,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脑卒中,其致残、致死率极高。左心耳封堵术成为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封堵器置入左心耳,隔绝血栓进入血液循环的通道。 手术依赖输送鞘管、导引钢丝、专用封堵器(如 Watchman 封堵器、LAmbre 封堵器)等器械,但在实际临床中,左心耳形态多样(鸡翅型、菜花型、风向袋型等),且毗邻肺静脉、冠状动脉等重要结构,器械在复杂心腔环境下的稳定性、封堵器的贴合度难以在术前有效验证。同时,左心耳开口大小不一,内壁凹凸不平,术中操作不当易引发心包填塞、器械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对医生的空间定位、器械操控能力要求极高。传统训练方式难以模拟真实解剖变异与手术风险,左心耳封堵心脏模型应运而生,为攻克技术难关提供可靠方案。
【产品合集】 03仿真模型-外周介入血管模型丨高精度三维数据 精准模拟赋能
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众多,且呈增长趋势。从 2021 年到 2030 年,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将从约 16.3 万台增长至约 60.2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 15.6%;外周静脉介入手术量将从约 20.1 万台增长至 152.9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 25.3%。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预计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2021 年到 2030 年,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将从 21.7 亿元增长至 67.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3.4%。
经皮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作为处理钙化病变的革命性手段,被公认为最有希望攻克冠脉钙化难题的治疗方案。其独特优势在于不仅能有效处理浅表钙化,更是目前唯一对深层(中膜)钙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技术。自2018年欧洲获批、2021年获美国FDA批准、2022年5月中国获批以来,IVL技术已在冠脉及外周介入领域迅速铺开。
在线留言
*请保持您的电话畅通,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