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模拟测试方案提供商
微创介入模拟测试方案提供商

用专业检测技术与服务为医疗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了解更多
微创介入模拟测试方案提供商

用专业检测技术与服务为医疗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了解更多
scroll down

TECHNOLOGY

技术亮点


一键发光器械清晰

一键发光器械清晰

内置发光板,发光均匀,器械清晰可见

病变可定制

病变可定制

可定制结构性、功能性、炎症性、血栓及肿瘤性病变

多种介入术式模拟操作

多种介入术式模拟操作

球囊扩张、支架、栓塞、溶栓/取栓术、滤器置入术

一体化集成设计

一体化集成设计

集管路、泵体、控制元件、发光系统于一体,无杂乱管线

智能化测量控制

智能化测量控制

外置高清触控屏,流速、脉动等血流参数可调控

PRODUCT CENTER

产品中心


西安德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USTOMER CASE

客户案例


2025

09-11

第十五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盛大开幕

第十五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至28日在苏州召开,旨在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本届会议将持续聚焦国际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方向、前沿产品和技术带来的挑战、监管机构和行业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新规、新举措和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新政策、技术规则、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等最新资讯。

2025

09-09

国家药监局废止和修改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标准政策解读

9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废止《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1部分:阶段划分、代码和程序》等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公告(2025年第80号)。这份公告的核心是优化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废止旧标准是为了给更科学、更适应行业发展和监管需求的新标准让路。

2025

09-05

德为医疗冠状动脉CTO正逆向开通测试模型:为医疗器械研发提供高度仿真的体外测试平台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器械的研发过程中,工程师面临着测试环境与真实血管环境差异大的挑战。传统的测试模型往往无法准确模拟人体血管的复杂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导致器械性能评估数据与临床实际存在偏差,延长了产品研发周期。

2025

09-05

【产品合集】03仿真模型-电生理心脏模型丨电生理实验仿真平台

电生理心脏模型紧密关联多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疾病。心房颤动是常见病症,患者心房电信号紊乱,易引发血栓、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临床多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借助标测导管、射频消融导管等器械,精准定位并消除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 。室性心动过速同样棘手,发作时心室搏动过快,可能导致心脏骤停,需通过标测与消融结合的术式恢复心律。此外,房室传导阻滞会造成心脏电信号传导障碍,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

2025

09-05

【产品合集】03仿真模型-肺动脉介入血管模型丨模块化组件

肺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医学领域的不断探索与突破。上世纪 80 年代,医学先驱们开始尝试运用球囊扩张技术应对肺动脉狭窄问题,开启了肺动脉介入治疗的篇章。此后,导管引导技术逐渐兴起,凭借其高精度定位,让治疗过程更加精准、安全,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性,介入治疗也因此逐步成为肺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手段。

2025

09-04

基于 3D 打印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模拟器:研发与验证

本研究推出了一种新型培训工具,旨在改进与 TPVR 相关的教学和培训方法。患者特异性模型可有效用于术前后期规划,经过培训的医生在培训后的表现不仅有所提升,且显著优于未接受培训的医生,同时有助于减少辐射暴露和手术风险。 将三维(3D)打印模型应用于医学培训,能显著增强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相关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理解。此外,还能提高他们在手术操作方面的技能,提升整体培训效果,缩短学习曲线,并丰富实践经验。虽然当前的模拟器可能无法提供完全真实的模拟体验,但其可靠的模拟质量表明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

2025

09-01

德为医疗心脏电生理模型:精准模拟,开启心血管诊疗新范式

在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复杂战场,心律失常如同隐匿的 “暗礁”,稍不留意便可能引发致命风险。临床对能精准复刻心脏电生理场景、还原真实诊疗挑战的工具需求迫切,德为医疗深耕医疗创新,研发出心脏电生理模型,以 “逼真模拟、深度定制、全维赋能” 为钥,破解行业难题,解锁心血管诊疗培训与科研的全新可能。

2025

08-29

财政部: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应排除欧盟企业(含政策问答解读)

2025 年 7 月 6 日,我国财政部发布重磅通知,宣布对医疗器械进口实施限制政策,规定采购人在采购预算金额 4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若确需采购进口产品,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同时,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 50%。 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医疗器械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7 月 10 日,财政部进一步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政策问答,对政策执行中的关键疑问作出明确解读,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

2025

08-28

【产品合集】03仿真模型-左心耳封堵心脏模型丨精准释放直观评估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球患者超 4000 万。房颤时,左心耳内血流瘀滞,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脑卒中,其致残、致死率极高。左心耳封堵术成为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封堵器置入左心耳,隔绝血栓进入血液循环的通道。 手术依赖输送鞘管、导引钢丝、专用封堵器(如 Watchman 封堵器、LAmbre 封堵器)等器械,但在实际临床中,左心耳形态多样(鸡翅型、菜花型、风向袋型等),且毗邻肺静脉、冠状动脉等重要结构,器械在复杂心腔环境下的稳定性、封堵器的贴合度难以在术前有效验证。同时,左心耳开口大小不一,内壁凹凸不平,术中操作不当易引发心包填塞、器械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对医生的空间定位、器械操控能力要求极高。传统训练方式难以模拟真实解剖变异与手术风险,左心耳封堵心脏模型应运而生,为攻克技术难关提供可靠方案。

2025

08-28

【产品合集】 03仿真模型-外周介入血管模型丨高精度三维数据 精准模拟赋能

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众多,且呈增长趋势。从 2021 年到 2030 年,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将从约 16.3 万台增长至约 60.2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 15.6%;外周静脉介入手术量将从约 20.1 万台增长至 152.9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 25.3%。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预计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2021 年到 2030 年,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将从 21.7 亿元增长至 67.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3.4%。

2025

08-22

突破钙化壁垒:德为医疗赋能IVL器械研发验证

经皮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作为处理钙化病变的革命性手段,被公认为最有希望攻克冠脉钙化难题的治疗方案。其独特优势在于不仅能有效处理浅表钙化,更是目前唯一对深层(中膜)钙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技术。自2018年欧洲获批、2021年获美国FDA批准、2022年5月中国获批以来,IVL技术已在冠脉及外周介入领域迅速铺开。

2025

08-22

【产品合集】03仿真模型-内镜介入上消化道模型丨精准复刻生理细节,极致还原消化场景

上消化道疾病涵盖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多种病理类型,包括感染性病变(如食管念珠菌病、CMV性食管炎、HSV食管炎)、炎症(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炎)、肿瘤(如食管癌、胃癌、黏膜下肿瘤)以及急性出血(如静脉曲张破裂、溃疡出血)等。这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早期症状隐匿,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危及生命的急症或恶性肿瘤。例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死亡率高达2%-15%,且内镜干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救治效率;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因位置深在,常规内镜难以诊断,需依赖超声内镜(EUS)等高阶技术。

2025

08-22

【产品合集】03仿真模型-肝肾动脉介入血管模型丨脉路仿真,介入精准

肝肾动脉介入术起源于 20 世纪中叶。1953 年,塞尔丁格发明的经皮血管穿刺技术,凭借导丝引导导管的微创操作方式,为介入治疗奠定根基,促使医生探索血管通路在肝肾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5

08-20

解读2025高血压防治新指南:诊断门槛不变,治疗策略前移,RDN地位获正式认可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2025年高血压临床指南的发布,为高血压防治与相关技术发展指明方向。高血压,作为引发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的主要可干预因素,尽管现有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手段不断普及,但全球血压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据统计,全球约有12.8亿成年人受高血压困扰,其中超80%的患者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经皮去肾神经术(RDN)的出现,为突破治疗瓶颈提供了创新方案。

2025

08-20

医疗器械从设计开发到上市全流程

医疗器械从设计开发到最终上市销售,需系统性地历经多个严格阶段,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注册检测、临床评价、注册申报及生产许可申请等。整个过程耗时漫长、资金投入较大,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科学评估风险、周期与各项成本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行业实践,对该流程进行梳理,旨在为企业提供清晰、实用的参考。

2025

08-14

器审中对血管介入产品使用2D/3D血管模型在研发过程中应用的要求

经专业机构监测,德为医疗仿真模型接近正常人体血管的弹性和摩擦系数,硅胶血管的邵氏A硬度、20~50范围内;血管顺应性为2~15%/100mmHg;最细血管内径可做到1.5mm。

2025

08-12

《中国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5版)》全面解读

2025版共识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首次将我国原创的“简化式LAAC术式”纳入规范路径,成为全球首个系统阐述该术式的指南文件;同时,基于《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23)》,对特定患者群体(如存在长期抗凝禁忌或接受左心耳电隔离者)给予Ⅰ类推荐(证据级别A/B),显著提升了LAAC在房颤综合管理中的地位。

2025

08-07

微创 ® 冠脉火盾™冠脉覆膜支架引关注,德为医疗为同类器械测试提供验证支持

近日,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微创 ® 冠脉”)宣布其火盾™冠脉覆膜支架系统(以下简称 “火盾™”)的上市前关键性临床研究(CONVOY 研究)已顺利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冠脉介入急救领域即将迎来更优的 “中国方案”,也彰显了国产医疗器械在创新之路上的坚实步伐,而专注于仿真血管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德为医疗,始终致力于为这类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验证提供精准支持。

2025

08-06

王建安院士团队FLAVOUR II研究登顶《柳叶刀》,心血管介入诊疗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3月30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FLAVOUR II研究。该研究同步在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5)上作为最新突破性临床试验(LBCT)重磅发布,引发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2025

07-03

Nature|Milli-spinner : 德为医疗助力斯坦福赵芮可团队解锁血栓治疗新突破

2025年6月4日,斯坦福大学赵芮可教授团队(Yilong Chang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Milli-spinner thrombectomy”的研究论文。 Milli-spinner thrombectomy通过旋转产生的压缩和剪切力,机械性致密化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网络,显著缩小血栓体积,解决了传统机械取栓难以有效去除大体积、纤维蛋白丰富血栓的难题。体外和动物实验均显示,该技术能快速且高效地实现血管再通,且安全性良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肺栓塞等危急血管阻塞疾病的治疗。

2025

06-26

颈动脉斑块仿体新突破,测试模型病变定制弹性模量

在医疗科技领域,每一次微米级的误差都可能决定生命的走向。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病变,它始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管腔内的炎症、内膜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在动脉壁的特定部位形成斑块。这些斑块经过数十年的缓慢发展,可能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2025

06-26

德为医疗仿真模型创新应用,互动展厅带来沉浸式介入器械体验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介入器械作为现代微创治疗的核心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对于器械厂家而言,一个优质的介入器械展厅不仅是展示产品的窗口,更是传递技术实力、吸引合作伙伴与潜在客户的重要平台。

2025

06-26

德为全脑硅胶血管模型:技术赋能DSA血管造影研究

脑血管疾病对全球死亡率和长期残疾的贡献巨大(Vaduganathan等,2022)。近年来,得益于医学和成像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IA)疾病,如颅内动脉狭窄(ICAS)、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和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有所下降(Hess,2018)。

2025

06-25

内镜介入泌尿系统模型—仿真硅胶介入模型支持定制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早在1901年就在埃及古墓尸骸的骨盆中发现结石,其发病率占泌尿系统疾病的6%~10%,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均有增加趋势,给全球健康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ABOUT US

关于德为